关于名字侵权的处罚,需根据侵权主体(自然人或企业)及侵权行为的性质,结合法律规定进行区分处理:
一、自然人姓名权侵权的处罚
民事责任 侵权人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行为导致严重精神损害,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免责情形
若侵权人主观上无故意或重大过失(如不知情),则不构成侵权。
二、企业名称权侵权的处罚
民事责任
包括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没收非法所得、赔礼道歉等。
行政责任
登记主管机关可责令停止侵权、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
涉及伪造、销售伪劣商品等情节严重时,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三、特殊情形补充
恶意抢注商标: 个人或企业为蹭热点恶意抢注知名运动员姓名商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或刑事处罚。 不知情侵权
四、处理途径
协商解决:双方可协商达成赔偿协议。
诉讼维权:无法协商时,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法院可适用惩罚性赔偿。
行政投诉:向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侵权行为。
以上处罚依据《民法典》《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