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墓碑上名字的书写规范,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姓名书写规则
位置与格式 - 墓碑以中榜(姓名位置)为核心,姓名需居中书写,左右对称。
- 古墓仅刻丈夫姓名,妻子仅刻姓氏。
字体与排版
- 采用正楷或宋体,字体大小适中,确保清晰可辨。
- 若夫妻合葬,丈夫姓名居左,妻子姓氏居右。
特殊情形
- 子女配偶(如儿媳、女婿)通常不写入姓名。
- 继父母、养父母等非直系亲属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刻写。
二、亲属称谓规范
长辈称谓
- 父母:使用“考”(父亲)、“妣”(母亲)。
- 祖父母:使用“祖”(祖父)、“妣”(祖母)。
晚辈称谓
- 子女:使用“孝”+子嗣姓名(如“孝男某某某”)。
- 孙辈:按年龄从右至左排列,仅写名不写姓。
辈分排序
- 从立碑人辈分开始,先长辈后晚辈,避免跳级。
三、其他注意事项
籍贯标注
- 若非本地户籍,需在左上角或右上角标注籍贯。
字数与吉利
- 总字数需为单数,以“生、老、病、死、苦”五字循环为佳,数字“4”和“6”被认为不吉利。
- 正文字数通常为“慈父某公某配某氏某寿域”等固定格式。
落款要求
- 记录立碑人身份、姓名及时间,有功绩者可附加墓志铭。
四、示例参考
传统墓碑格式: 左上角:籍贯 中榜:姓名(居中) 右上角:立碑时间 正文: 父母:考/妣 + 姓名 子女:孝男/孝女 + 姓名(按年龄排序) 孙辈:同姓亲属按年龄排列 现代墓碑格式
左右分栏:
左侧:配偶姓名(含称谓)
右侧:子女及孙辈姓名(按年龄排序)
建议根据家族习惯和当地习俗调整,重要信息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专业墓地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