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的名字来源有多种说法:
古代称呼: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中国人便称中华鲟为“王鲔鱼”。
英国分类学家命名:
1836年,英国分类学家古瑞(Gray)得到一条来自中国澳门的鲟鱼标本,发现它是一个新物种。由于这条鱼是在中国发现的,古瑞用拉丁语“中华”一词(sinensis)给它命名,也就是“Acipenser sinensis”。其中,“Acipenser”是“鲟鱼”的意思,“Sinis”是“中华”的意思,“Sinensis”是“中华的”意思。因此,“中华鲟”的中文名是从其学名“Acipenser sinensis”翻译过来的。
生活地域和习性特点:
中华鲟主要生活在中国长江流域,具有溯河洄游的习性,每年夏秋从近海地区回到长江中产卵繁殖。这种执着回归故乡的习性,也是它被称为“中华鲟”的重要原因之一。
“爱国鱼”之称:
中华鲟的名字还与其生长繁殖习性有关,被称为“爱国鱼”。
综上所述,中华鲟的名字来源于其古代称呼“王鲔鱼”,以及英国分类学家古瑞根据其发现地点和特征给予的学名“Acipenser sinensis”翻译过来的中文名。此外,它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溯河洄游习性和对故乡的眷恋,也使其获得了“爱国鱼”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