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光饼, 正式名称是“永和光饼”。这种光饼与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密切相关,最初是作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干粮而制作的。在戚继光抗倭期间,为了解决士兵在行军途中食物的问题,他命令制作了一种可以挂在脖子上、不易变质的饼子,这种饼子外皮微焦,内部松软,既能充饥又方便携带。后来,这种饼子流传到民间,被福建人民发展出多种美味的吃法,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光饼夹卤肉。
在福州,人们通常将饼面没有芝麻的称为“光饼”,有芝麻的称为“福清饼”。但在福清市,无论是否有芝麻,都统称为“光饼”。这种饼子在福州的麻饼基础上改良而来,是福建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福州人还会在光饼中加入各种馅料,如紫菜、猪油、红糟肉等,制作出各种风味的光饼。
此外,光饼在福州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清明节期间,光饼成为了祭祀神灵祖先的必备供品。在闽侯县甘蔗街道蔗洲路上,有一家五福光饼店,老板薛守澄20多年来坚持手工制作,只为保持光饼的传统口感和味道。
综上所述,福州的光饼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