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星星的名字丰富多彩,既有对行星的特定称谓,也有泛指星空的雅称。以下是主要分类及对应名称:
一、太阳与月亮
太阳 - 羲和:
神话中驾日车的太阳女神
- 东皇太一:古代最高神,主宰天文与自然
月亮 - 望舒:
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神灵
- 玉兔:与玉兔捣药相关的月神形象
二、五大行星
金星 - 太白:
最亮的行星,晨见为启明,昏见为长庚
- 明星/西子:西方天空最亮的星辰
木星 - 岁星:
因12年公转周期得名,象征时间循环
- 苍龙:木星在东方苍龙七宿中的位置
水星 - 辰星:
因接近太阳难以观测得名
- 太乙:部分文献中的别称
火星 - 荧惑:
因其橙红色外观得名,古代占星学中预示灾祸
- 朱雀:西方苍龙七宿中的火宿
土星 - 镇星/填星:
每年对应二十八宿一宿,象征德行
- 北斗七星:包含天枢、天璇等七宿,整体称为“斗柄”
三、其他重要天体
北斗七星 - 舒天、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七颗恒星的具体名称
- 斗柄:北斗七星形态变化中象征吉凶的指针
银河与星河 - 玉河/银汉:
银河的雅称
- 星汉:《史记》等古籍中的表述
四、诗意别称
群星:
泛指天空中的所有星辰
紫微:
指紫微垣,古代星官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天汉:
银河的别称
云汉:
与“天汉”同义,常出现在诗词中
五、补充说明
神话关联:如金星与爱情、战争相关,木星象征帝王权威
文化象征:星星常被用于比喻人生境遇,如“星沉大海”
以上名称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观察与想象,既有具象的星体命名,也有抽象的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