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晔,原名李杰,后改名李晔,是唐朝的第十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了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于公元899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晔,并举行了祭天大典,表明自己一定要将大唐王朝带出泥潭,恢复其昔日的盛世。此外,也有说法认为,李晔是为了避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而改名。
李晔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七子,唐僖宗李儇的弟弟,初为寿王。在僖宗病危时,朝中大臣拟立皇弟吉王李保为嗣君,但权宦杨复恭想立李晔。杨复恭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唐后期宦官自行废立,祸乱朝纲,而李晔也能够表现一些军事才能,与杨复恭关系相处也算和谐,比较能为杨复恭等人接受。病危的僖宗只是略微点头算是恩准了。
李晔在位期间,已无力掌控局势,大权掌握在朱温手中,唐朝中央政权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地方军阀势力逐渐崛起,导致唐朝的统治秩序陷入混乱。他在政治上无能,却爱好文学,喜欢与文人墨客往来,在位时曾多次赐宴。他试图削夺藩镇们的权力,引起了藩镇们的不满。
李晔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