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古代名称及历史演变如下:
一、春秋战国时期
申城:上海春秋时期属吴国东境,战国时期因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而得名“申”。
二、晋朝至南北朝时期
扈(沪)渎:晋朝时期,因渔民发明的捕鱼工具“扈”得名,江流入海口称为“渎”,故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后简化为“沪”。
三、宋朝至元朝时期
华亭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设立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式设为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开始。
上海镇:南宋时期因浦西岸设置市镇得名。
四、其他早期称谓
上海务/上海浦:明代称“上海务”,因县治左侧有黄浦江支流得名“上海浦”。
上洋/海上:明代后期因海舶停靠而得名。
总结
上海的古代名称经历了多次变迁,从春秋的“申城”到晋朝的“扈(沪)渎”,再到宋元时期的“华亭县”和“上海镇”,最终形成了“申城”“沪”“华亭县”等多重历史名称。这些名称反映了上海从渔村到城市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