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天文钟被称为 水运仪象台。这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医学家、机械学家、天文学家苏颂及其团队在公元1088年发明的。水运仪象台不仅具有天文观测、天体演论的功能,还能进行精准报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钟。
水运仪象台高约十二米,宽七米,分作三层。上层放置浑仪,用于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中层放置浑象,是一个球体,布列天体的星宿位置;下层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等。整座仪器由稳定的水流提供动力,推动报时系统、浑象与浑仪的运转。
苏颂在元祐七年(1092年)设计制造完成的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最复杂、宏伟的天文钟,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并被誉为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