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最初被称为 压胜钱,也有称作大压胜钱、压祟钱、押岁钱、守岁钱等名称,起源于中国汉代,是一种非流通的货币形式,主要用于佩戴在身上以驱邪避害。压胜钱通常为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正面铸有吉祥语句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背面则有北斗七星、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祥瑞图案。
压岁钱的寓意是希望借助这些带有吉祥寓意的物品来保佑孩子们平安健康,避免邪祟的侵扰。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岁钱的习俗逐渐演变,至明清时期,压岁钱有了更为正式的名称,并在民间广泛流传。除了作为装饰品和避邪物外,压岁钱还承载了祝福与希望的文化内涵。
在宋元时期,过春节时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而“压岁钱”这一名称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固定下来。
综上所述,压岁钱最初的名字是压胜钱,这一名称反映了其最初的用途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