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是蝗虫的俗称,学名为 蝗虫(*Acrididae*),属于直翅目蝗虫科。其别称和分布特点如下:
一、主要别称
飞蝗 (特指能飞行的种类,如东亚飞蝗)蚱蜢
(最常用名称,涵盖大部分种类)
草蜢(部分地区方言称呼)
油蚂蚱(河北地区特有称呼)
稻蚂蚱(稻田中的种类)
二、分类与分布
科属分类: 属于直翅目蝗虫科,包含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等。 分布范围
三、生态与危害
食性:植食性昆虫,以禾本科植物为食,严重时导致农业灾害。
繁殖能力:1年可繁殖2代,夏蝗和秋蝗为害期。
防治意义:部分种类(如东亚飞蝗)是农业害虫,需通过生物防治或化学手段控制。
四、文化与用途
食用价值:油炸后食用,部分品种(如中华稻蝗)因体型较大,常被用于捕捉。
生态观察:如中华剑角蝗(老扁),因尾部变紫可识别,是儿童捉虫游戏中的常见对象。
综上,蚂蚱的名称因地区和种类差异较大,但 蝗虫是其最标准的学名,而其他称呼多为地方性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