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天空的称呼丰富多样,不同文献和语境中存在多种雅称,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整理:
一、核心雅称
碧落 道家称东方最高天空为“碧落”,白居易《长恨歌》中也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诗句。
青天/青冥
指晴朗无云的天空,如“青天有月来几时”。
苍穹/穹宇
强调天空的广阔无垠,如“苍穹如海,日月星辰,其运无穷”。
二、其他常见称呼
长天/长空: 表达天际空阔感,如“长天一色秋水共”。 云天/云海
天宇/天穹:涵盖整个天空空间,如“天宇澄清,万象更新”。
凌霄/寥天:带有仙侠色彩,如“凌霄宝殿”。
三、文学中的天空意象
拟人化表达:如韩愈《南山》中“天空浮修眉”,将天空比作人物形象。
色彩化描绘:如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中“碧罗天”指代晴朗天空。
四、补充说明
古代天空观念与“天圆地方”哲学紧密相关,部分称呼如“苍穹”“九霄”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结构的理解。
个别雅称如“扶光”(太阳)、“望舒”(月亮)属于天体对应称呼,与天空本身无关。
以上名称多见于诗词歌赋,实际使用中常根据语境灵活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