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学校的称呼,不同历史时期和类型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夏商时期
校 夏代设立的教育机构,主要用于祭祀礼仪和基础教育。
庠
殷商时代的学校名称,属于早期教育机构。
二、周代
序(学宫)
周代官方教育机构,多用于贵族子弟教育,是最高学府。
国学与乡学
国学: 天子或诸侯设立的学校,包含太学(教授六艺)和小学(基础教育)。 乡学
三、其他重要类型
稷下学宫 齐国特有的学府,兼具学术研究与政治交流功能,以诗赋书画为特色。
辟雍与泮宫
辟雍: 最高学府,仅限皇族子弟就读。 泮宫
官学与私学 官学:
由政府设立,如太学、蒙馆等。
私学:私人创办,如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四、其他特殊学校
鸿都门学:汉代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辟雍、成均:汉代王室设立的教育机构。
总结
古代学校名称多与礼制和办学主体相关,形成了“国学(官方)→私学→官学”的体系,且不同朝代存在名称演变。如需具体历史时期的学校名称,可结合“时代+类型”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