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板结,通常被称为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在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主要原因是长期采用大水漫灌或皮管浇水等传统的灌溉方式,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得土壤中的空气被挤出。此外,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500px,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土壤板结会导致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具体表现为土面变硬,透气性差,渗水慢,氧气不足,对蔬菜栽培等农业生产活动极为不利。
为了改善土壤板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灌溉: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增施有机质:
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深松土壤:
通过深松机具松土,打破土壤板结层,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合理施肥:
避免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铵态氮类肥料和钾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土壤板结问题,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