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最早被称为 榆次。榆次这一地名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晋中境内生活着大量的部族,与晋国之间的摩擦不断,直到武将魏绛的出现,通过议和策略使晋中一带纳入晋国的版图。魏绛因功被晋悼公封于这片土地,因此称魏榆。此外,民间传说中也有“榆次”一名更早的说法,相传炎帝的后裔以“榆”为氏,在晋中一带建立了榆国,榆国被晋国所灭后,其宗庙所在地被称为“榆社”,今天的晋中市区则像是“榆社”的二环,因此被称为“榆次”。
在历史上,晋中的名称经历了多次变更。1948年,榆次被设置为榆次专区。1954年,榆次市成立,成为晋中行署和晋中地区所在地。1958年,榆次专区改名为晋中专员公署,俗称晋中专区。1968年,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99年,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综上所述,晋中最早被称为榆次,这一地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