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巷的名字来源有多种,具体如下:
历史沿革
宋朝时期:相传宋朝时,朱熹后裔从婺源县迁入,最初定居在村上已有丁、戴二姓,但户数寥寥,人丁不旺。明朝万历年间,丁公无嗣,由朱姓承祧;戴姓也因子孙艰难,迁居它地。于是朱巷已无戴姓后裔,丁姓仅存一家,遂立名朱巷。为区别两个朱巷,故分前朱巷、后朱巷。后朱巷集市贸易最盛最早,明朝已很兴盛,民国后改后朱巷为后巷。
地理特征
香港后巷:在香港,后巷的出现能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市区受到鼠疫侵袭,政府便在1903年规定,楼宇之间必须腾出不少于6英尺宽(约1.8米)的通道,以保证通风和采光良好。这条通道就是现在所说的后巷。无论开发商建出多少窄又高的大厦,每栋楼附近总会有那么一条后巷存在,成为香港一道别样的风景。
综上所述,后巷的名字来源主要是由于其历史沿革和地理特征。不同地区的后巷有着不同的起源和命名原因,但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