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蜥蜴的名称因种类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名称及对应信息:
一、常见蜥蜴物种名称
孟加拉巨蜥 - 俗称“普通印度巨蜥”,是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的蜥蜴,属世界第六大蜥蜴种类。 - 特征:体大、头长吻长、眼睑发达,以小动物和腐肉为食,卵生。
北袋鼠蜥
- 存在于印度喀拉拉邦,因头部尖锐、身体修长得名,属于新发现的物种。 - 拉丁学名:*Agasthyagama edge*,命名源于伦敦动物学会的“EDGE of Existence”计划。
梵高蜥蜴
- 存在于印度西高止山脉,因背部色彩斑斓类似梵高《星夜》而得名。 - 科学名:*Cnemaspis vangoghi*,与同属物种*Cnemaspis sathuragiriensis*共同构成新物种。
二、特殊文化称谓
在印度,蜥蜴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象征:
“三嫂”: 印度人将蜥蜴称为“三嫂”,与“三哥”(科莫多巨蜥)形成对比,源于民间传说和宗教文化。- 吉祥物与宗教象征
三、保护现状
孟加拉巨蜥等物种受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非法捕猎和交易受严惩。北袋鼠蜥等新物种的发现也反映了印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综上,印度蜥蜴的名称既包含科学分类(如孟加拉巨蜥、北袋鼠蜥),也包含文化俗称(如三嫂),反映了生物学特征与人类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