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剧毒动物
箱水母 外号“海洋黄蜂”,触须含60亿个毒囊,毒素可致60人死亡,2-3分钟致死。
通过触须上的毒针注射毒素,皮肤立即出现鲜红伤痕。
蓝环章鱼
体积仅高尔夫球大小,含河豚毒素,可致瘫痪、呼吸衰竭,毒性综合指数最高。
毒液通过阻断钠通道引发肌肉麻痹。
河豚
内脏和皮肤含剧毒,毒素需0.5毫克致死,误食后15分钟内发病。
毒性由河豚毒素引起,烹饪需专业处理以去除毒素。
太攀蛇
澳大利亚代表性毒蛇,毒液含神经、血液及肾毒素,触地即溶血。
二、陆地剧毒动物
内陆太攀蛇
毒液成分复杂,可溶解血液、肌肉和肾脏,致死时间短。
黑曼巴蛇
非洲最长毒蛇,毒液含神经毒素,10-15毫克致死,200毫克可致13-20人死亡。
眼镜王蛇
体型可达5.5米,毒液含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一咬注入200-500毫克毒液。
艾基特林海蛇
中毒后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综合毒性指数90.1,位列第三。
三、其他高毒性动物
毒箭蛙(金箭蛙):皮肤分泌毒素致瘫痪,毒素量可致10人丧命。
石鱼: 热带海域生物,毒液可引发血压剧升,致人死亡。 非洲食蚁兽
四、补充说明
毒性来源:部分动物(如河豚、章鱼)的毒性依赖食物链中的毒素积累。
防御建议:接触海洋生物需注意触须,陆地毒蛇应避免直接接触,烹饪河豚需专业处理。
以上动物中,箱水母、蓝环章鱼、河豚等因毒性强度和致死率被多次列为“最毒”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