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浊酒”的名称,综合历史文献和诗词记载,常见的名称及特点如下:
一、常见浊酒名称
小/中/大酒 汉代文献中已出现“小、中、大”酒的划分,可能指酒量或酒质等级。
春酒
陶渊明《饮酒》诗中提到“春酒一杯家万里”,指春季酿制的酒,未明确是否为浊酒,但常与自然、质朴的意象关联。
茅柴酒
以茅草为原料酿制的酒,如杜甫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莫辞盏酒十分劝,但愿长醉不愿醒”,其中“旧醅”指自酿的浊酒。
绿蚁酒/碧蚁酒
指酒面上浮动的绿色泡沫,因酒曲发酵产生的微生物所致,常见于古代诗词。
椒浆酒
以椒类植物入料的酒,具有辛辣风味,部分诗句中用以表达豪放情感。
二、其他相关名称
浮蚁: 酒面上浮动的泡沫,与“绿蚁”同义。 忘忧物/扫愁帚
天禄/椒浆:特定酒名,如杜甫作品中的“天禄酒”,可能属于浊酒范畴。
三、文化内涵
古代以“清酒”和“浊酒”区分酒质,清酒指过滤后的优质酒,浊酒则未过滤酒糟,品质较低。但“浊酒”因口感更直接、豪放,常被文人墨客用以表达豁达情怀,如“一壶浊酒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