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以前叫法有哪些名字

时间:2025-03-27 23:11:15 网名大全

玻璃在古代有多种雅称,这些名称多源于其晶莹剔透的特质,与玉石类材质有相似的意象。以下是常见的古代玻璃别称及出处:

一、常见雅称及文献出处

琉璃

最早见于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是玻璃最经典的古代称谓,一直沿用至明代,现多用于建筑琉璃瓦及装饰件。

琉璃(异体字)

与“琉璃”同义,强调其透明如玉的特性。

药玉

出现于《穆天子传》,晋代郭璞注解为“今外国人所铸器者亦皆石类也”,指人工烧炼的玻璃。

火齐

古代对玻璃的另一种称呼,多与琉璃并称。

琅玕

指人造珠玉,与玻璃的晶莹特质相关。

硝子

日语汉字,后传入中国,代表玻璃。

料器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对玻璃制品的统称,因本地不产玻璃而得名。

二、其他相关名称

璆琳:

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称美玉,后借喻玻璃。

流离:与“琉璃”类似,强调流动性与通透感。

颇黎:南北朝时期出现,与“琉璃”为同一事物不同写法。

水玉:形容玻璃晶莹如水,与水晶同义。

三、名称演变说明

从“玻璃”到“琉璃”:随着玻璃工艺的发展,“琉璃”逐渐成为主流称谓,而“玻璃”多用于指代西方进口的器皿。

地域性称呼:如北京因缺玻璃料而称其为“料器”,具有地域特色。

以上名称反映了玻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与工艺发展,既有对自然材质的拟人化表达,也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