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是一种具有多重名称的中药材,其别称丰富且来源广泛,具体如下:
一、主要别名
老鸦胆 最常见的别称,源于其形状似乌鸦胆。
苦参子
因与苦参科植物相关而得名。
鸦蛋子
形状似鸡蛋而得名。
其他名称
包括白骨苦楝、鸭蛋子、解苦楝、小苦楝、苦榛子、鸭胆、小苦楝、苦楝子、金钱白花蛇等。
二、学名与分类
学名: Brucea javanica (L.) Merr. 科属
三、其他相关名称
成熟果实:鸦胆子(卵形,灰黑色,表面有网纹)。
根:老鸦胆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
四、分布与用途
分布:主要分布于华南及西南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耐干旱瘠薄。
用途
内服:清热解毒、止痢、截疟,用于痢疾、疟疾;
外用:研末敷治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赘生物。
五、注意事项
鸦胆子有小毒,需遵医嘱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导致肝肾损伤。
以上名称均指向同一种植物,但不同地区或文献存在表述差异,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