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其名称经历了多次变更,以下是主要历史时期的古称梳理:
一、先秦时期
蓟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建立蓟城,蓟成为北京最早的古称。
二、战国至秦朝
燕都
战国时期,燕国以燕山为屏障建立都城,称“燕都”。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都城即在此地。
三、秦汉至隋朝
渔阳、涿郡
秦朝时,蓟城改称“渔阳”;隋朝时期,因京杭大运河北端设涿郡,北京地区曾用此名。
四、唐朝至五代
幽州、南京
唐朝时,北京地区属幽州;辽太宗时期,将幽州升格为“南京”,并改称燕京作为陪都。
五、宋元时期
中都、大都
金朝迁都北京后,改称“中都”;元朝建立后,以北海公园为中心扩建新城,称“大都”。
六、明清时期
北平、京师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平定北元后,将大都改称“北平”;明成祖迁都后,正式定名为“北京”,并沿用至清代。
补充说明
其他名称: 包括燕山、广阳、宛平、顺天府等,均在不同历史阶段使用过。 历史脉络
以上名称变化与北京作为多民族融合枢纽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