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在不同地区和语境中有多个名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学名与分类名称
学名:
河豚(*Pufferfish*),属于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狭义指淡水种类如东方鲀属(*Rhincodon*)。
分类学名称:
包含翻车豚(*Phractocephalus*)、马面鲀(*Glyphis glyphis*)、刺鲀(*Stellatopis*)等近亲,但“河豚”多用于特指淡水种类。
二、地方性别称
江苏、浙江:
乖鱼、鸡抱、龟鱼
广东:
吹肚鱼、艇巴、腊头
福建:
街鱼(闽南语)
河北:
蜡头
其他:
气泡鱼、气鼓鱼、拉河豚(阿根廷)等
三、其他相关名称
别称来源:因河豚受惊时会膨胀成球状,古人称其为“河豚”;“鲀”为分类学术语
历史称呼:《山海经》中称“河豚有毒,食之丧命”
四、濒危物种特称
白鳍豚:中国特有淡水鲸,2007年功能性灭绝,曾称中华江豚、扬子江豚
恒河豚:印度河流域特有物种,现存约2000-6000只
总结
河豚的名称因地域、文化及分类体系差异较大,食用时需特别注意区分可食用品种(如东方鲀)与有毒种类(如东方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