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全称是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为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核心特点和要素如下:
一、基本定义
保障对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
保障内容:提供基本生活物资或资金补助,以维持基本生存需求(如食物、住房、医疗等)。
二、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执行。
三、与其他保障线的区别
与城市“三条保障线”的关系:城市低保是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础上,补充建立的制度。
与特困群体保障的区别:特困群体(如重度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可能享受医疗专项救助或特困人员供养,与低保的普遍性原则不同。
四、保障标准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收入制定,分为 城镇低保和 农村低保两个标准。
具体金额因地区而异,例如某地城镇低保月标准可能为1000-1500元,农村低保可能更低。
五、申请条件(核心要求)
收入标准: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财产状况:
家庭财产符合当地规定(如房产、车辆、存款等)。
其他要求:
如家庭成员无重大疾病、未享受其他专项救助等。
六、申请流程(简化版)
1. 提交收入、财产证明;
2. 参加社区公示;
3. 完成民主评议;
4. 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核批准。
七、注意事项
低保旨在保障基本生活,可能影响个人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
家庭成员需配合核查,提供真实信息。
以上内容综合了低保的制度定义、申请条件、保障标准等核心要素,供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