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以其清廉公正、刚直不阿的形象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包青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断案能手,其事迹被后世改编为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作品,使得“包公”这一形象家喻户晓。
包拯的基本信息
生卒年:999年-1062年
字:希仁
籍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
官职: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
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河北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的政绩与影响
包拯在任期间,革除弊政,执法如山,深受人民爱戴
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的形象深入人心
包拯在开封府任职仅一年多,但因其铁面无私、断案神速,人称“包青天”
他的政绩和形象被后世改编为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中国民间的正直之神
包拯的民间信仰与形象
包拯被后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显示其在民间的威望
包拯的形象和事迹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甚至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包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清廉的品格和深受人民爱戴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和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追求公正和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