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历史名称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早期名称
侯城
公元前221年,沈阳地区为燕国重镇方城,是沈阳建城之始,但“侯城”仅见于《汉书》,距今约2600余年。
沈州
西汉时期(前104年-公元25年),因城址位于沈水(浑河)以北,正式定名为“沈州”,隶属汉辽东郡(辽阳)。
二、中世纪名称演变
沈阳路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因重建土城并归辽阳行省管辖,改称“沈阳路”。
沈阳中卫
明朝初期,沈阳属辽东卫,后改为“沈阳中卫”。
三、清朝时期的名称
盛京
1634年,满族皇太极建立后金政权,改沈阳为“盛京”,寓意“天眷盛京”。
奉天
1657年,清太宗皇太极以“奉天承运”之意设立奉天府,沈阳遂称“奉天”。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仍沿用此称谓。
四、近现代名称变更
沈阳市
1929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奉天改称“沈阳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名称恢复为“沈阳”并沿用至今。
总结
沈阳的名称变迁反映了其从军事防御据点到现代都市的发展历程。其最早名称为“侯城”,后续历经“沈州”“沈阳路”等阶段,最终定名为“沈阳市”。其中,“盛京”和“奉天”是清朝时期的重要称谓,与满族政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