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其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
上海地区最初属于吴国,春秋末年并入越国,战国时期又先后属于越国和楚国。上海曾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因此得名“申”。
晋朝时期:
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为“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后来简化为“沪”。
唐代:
上海设县,称为华亭县,华亭县北部的青龙镇也逐渐发展起来。
宋代: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元代:
元代设上海县,这也是现代上海名称的由来之一。
明代:
1928年,上海设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上海的原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申”,后来因渔民创造的捕鱼工具“扈”演变为“沪”,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名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