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综合历史文献和地理特征可归纳如下:
一、因江水颜色得名
颜色特征
鸭绿江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记载其发源地水色青绿,形似鸭头,故称“鸭绿江”。此说法以汉文典籍记载为主流观点。
历史文献依据
- 《通典》明确提到“马訾水,一名鸭绿江,源出白山,水色似鸭头”;
- 《新唐书·东夷传·高句丽》也佐证了这一说法。
二、因支流汇合得名
自然地理特征
鸭绿江上游有两条主要支流:鸭江和绿江。据《奉天通志》记载,鸭绿江上游分爱滹江(暖江)和葡萄河,二者在长白山南麓汇合后始称“鸭绿江”。
历史演变
在鸭绿江成为界河之前,其古称“马訾水”(或“淹淲水”等),至唐代因支流汇合而得名。
三、其他说法
满语起源说
部分研究提出满语“yalu”(意为“边界”)可能是鸭绿江名称的来源,但此说法认为该名称在鸭绿江成为界河之前就已存在,因此争议较大。
雅鲁说
朝鲜史料《三国史记》提到靺鞨人以“雅鲁”(意为“湍急水流”)命名此江,但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支持,更多依赖语言相似性推测。
总结
综合多份史料, 因江水颜色得名是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且历史文献记载最早、最权威。其他说法虽有一定依据,但需进一步考证其历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