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名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字形字义
“粥”字初见于秦朝小篆中,是一个形声字。字形中间上面为米,下边为鬲,鬲高指代锅,两边的曲线指热气。整个字形的意思是,将米放在锅里煮,不断有热气冒出,这就是粥。
历史记载
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语音演变
“粥”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zhōu,最早见于秦朝小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在古代,“粥”字还通“育”,意思是生养;通“需”,意思是卖。
文化习俗
腊八粥的来历与祭祀有关。秦统一中国后定12月为腊月,到南北朝时,确定腊月初八为祭祀日。古籍中已有“腊八粥”记载,以菜、果入米煮粥,称为腊八粥。
地方特色
潮州粥是广东潮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食品,其名字源于主要食材米粉或糯米粉,以及各种配料。潮州粥起源于清朝,最初在宴席中出现,后发展成为一种特色小吃。
综上所述,粥的名字来源主要是字形字义、历史记载、语音演变、文化习俗和地方特色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