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古今中外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通称。在中国历史上,监狱有很多别名,主要包括:
丛棘:
据《易经》记载:“系用徽绳,于丛棘”,这是我国历史上对监狱最早的称呼,意指把人捆起来,关在丛棘之中。
圜土:
夏朝时称“圜土”,即用土筑成圆形的围墙,把犯人关在里面。
夏台:
夏朝的一个地名,实际上是一个软禁场所。
囹圄:
商朝和西周两代监狱的名称,意指关犯人的地方。
狱:
汉代开始称“狱”,中央的监狱称为廷尉狱、刑部狱等,地方的监狱则冠以所治地名。
监:
明代把监狱称为“监”,洪武年间制定的收押、提讯例规中,也多把监狱称为监。
狴犴:
传说中的一种走兽,古代为了显示监狱的威力令人慑服,常用狴犴作为监狱大门的装饰,因此也作为监狱的代称。
图圄:
秦朝时称“图圄”。
内宫、居室、保宫、请室:
秦朝时监狱还有其他名称,如内宫、居室、保宫和请室等。
劳改农场:
解放初至建国中后期,监狱多从事农场型劳动,因此也称为劳改农场。
这些名称反映了监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现代监狱主要称为“监狱”,同时也有“看守所”等称谓,用于关押未判决的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