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壶的命名方式多样,既有以制作者或堂号命名,也有以皇帝年号或文化元素命名。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清代紫砂壶名:
行有恒堂:
由清代皇亲载铨的私人堂号,载铨是定亲王府的主人,对紫砂壶情有独钟,其作品具有皇亲贵胄的御用风范。
世德堂:
位于苏州同里,是清代达官贵人和文人士大夫定制紫砂壶的堂号,作品典雅且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澹然斋:
多为皇亲贵族所用,定制壶时一般不须制作者刻印名款,只用“澹然斋”款,显示出低调的奢华。
清德堂:
清初著名文物鉴赏家宋荦的堂号,其作品具有文雅脱俗的风格。
虚扁壶:
由时大彬制于顺治帝时期,藏于故宫,陈年紫泥调砂所制,壶底镌刻“顺治年 时大彬”手书款。
三足壶:
由陈鸣远大师制于康熙帝时期,原矿陈年紫泥所制,壶底钤“康熙御制”四字款,代表康熙朝紫砂制作的最高水平。
扁圆壶:
雍正年制,陈年原矿紫泥所制,壶底钤“雍正年制”四字隶书款。
小圆壶:
乾隆年制,陈年原矿紫泥,壶底钤“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为宫廷御用紫砂小壶的代表作品。
延年壶:
嘉庆年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创制,也称“飞鸿延年壶”,原矿陈年紫泥所制。
梨形壶:
明末清初时期开始流行,逐渐风靡茶界,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的说法。
醉花斋款梨皮紫砂壶:
清早期作品,质地古朴淳厚,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款识为“醉花斋”。
这些紫砂壶名不仅反映了清代紫砂壶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